筆者2019年於合歡山暗空公園拍攝
全景圖(Panorama)是甚麼?
一張照片的視角由相機片幅以及鏡頭焦距決定,例如全幅機+50mm的鏡頭斜邊視野就是47度,如果想要拍下大山大景就需要換上焦距更短的鏡頭,例如24mm可以提供84度的視角。
還有另一個選擇,使用拼圖方式把兩張或更多張照片合成起來就可以拍下更廣的景色。
新店溪火燒雲,以ipad air(一代)拍攝,再以Image composite editor後製
為甚麼要製作全景圖呢?
1.獲得更大的視野
2.獲得更多像素的照片
3.獲得雜訊更少的照片
更大的視野
以下圖為例,乍看之下是於魚眼鏡頭拍攝的,其實是用一般廣角鏡拍攝再以軟體合成
這樣就不用花錢買貴貴但是少用的的魚眼鏡頭。
更多像素
如果前一張照片真的採用一般數位相機加上魚眼鏡頭拍攝一來周邊會嚴重變形,甚至有嚴重的暗角,然後最多就是2000萬畫素,但其實上圖有兩億九千萬畫素!
而這一張看似普通的照片其實有3.6億畫素,原圖連右邊飲料罐上的價格都看的到。
(有興趣可以下載原圖jpeg檔案;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0udbsCW1vIzXzdVTlZnQmhDQ00/view?usp=sharing 只有187MB而已)
雜訊更少
塔塔加銀河 (550D+17mm F2.8 ISO3200 30s*6)
這張由台大天文社社員到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拍攝的照片,使用的是550D+17-70 F2.8-4.0拍攝,沒有追蹤,一套大概一萬元的相機也可以把銀河拍得很清楚。
Image composite editor
拼全景可以用Photoshop或是Lightroom,但是要花一筆錢購買正版授權,如果你是使用Winows系統,有個超強大的免費軟體Image composite editor,在你的Window電腦裡面,他有如小畫家的存在,但大部分的人可能沒聽過。
丟入的單張照片(以Canon 6D+70-200 F4 L IS拍攝)
按左上方 New Panorama From images,然後把你要的照片都都丟進去,讓電腦跑一陣子。
操作最後步驟,檢視其中一小塊細節很滿意,社子大橋、洲美大橋、北投焚化爐都看得很清楚
按2.STITCH ,選擇投影方式以及縮放、旋轉,接著按3.CROP,手拉裁切或是自動填滿(Auto complete),
最後按4.Export選擇輸出大小以及檔案類型,就可以輸出了,這裡得到了5.6億像素的照片。
這一張好像太大看不清楚,所以我裁切一下,只看台北的精華區。
細部可以到Flickr查看:https://www.flickr.com/photos/137172624@N02/36744732202/sizes/o/
---
最後放上一張還在測試中的銀河全景拼圖,是不是很細膩啊!
夏季銀河 (Canon 70D + 85mm F1.4@F4.0 ISO3200 30s * 50張 疊合 + 拼接)
目前有個計畫想用200mm(視野12度)去打銀河,每個區域用ISO1600 1min拍16張,拼成4*3=12幅,大概只要三小時,扣掉條調整儀器和失誤,一個晚上應該拍得完,但是要等到明年了OAO
---2019/09/01更新
又過了兩年...終於在新成立的合歡山暗空公園,終於拍下這張銀河馬賽克照片。
大圖:https://flic.kr/p/2h4B8Yt
相機: Canon 6D mod
鏡頭: Sigma 135mm art
追蹤: Vixen Polaries with balance kit
參數: ISO1600, F4.0 1min*140(4 -frame mosaic)
時間: 2019/07/29
地點: 合歡山昆陽
SQM: ~21.5